電容式編碼器-光宇拉線位移傳感器 拉繩位移傳感器 拉線編碼器 拉繩編碼器
電容式編碼器主要由三部分組成:轉子、固定發(fā)射器和固定接收器。電容感應使用條狀或線狀紋路,一極位于固定元件上,另一極位于活動元件上,以構成可變電容器,并配置成一對接收器/發(fā)射器。轉子上蝕刻了正弦波紋路,隨著電機軸的轉動,這種紋路可產生特殊但可預測的信號。隨后,該信號經由編碼器的板載ASIC轉換,以計算軸的位置和旋轉方向。

編碼器碼盤的比較
CAPACITIVE電容式編碼器的優(yōu)點•電容式編碼器的工作原理與數字游標卡尺相同,因此它所提供的解決方案克服了光學OPTICAL和磁性編碼器MAGNETIC的許多缺點。此外,相比光學編碼器使用的玻璃碼盤,它更不容易受到振動和極高/極低溫度的影響。如前所述,因為電容式編碼器不存在LED燒壞的情況,所以使用壽命往往比光學編碼器長。因此,電容式編碼器的封裝尺寸更小,在整個分辨率范圍內電流消耗更小,只有6至18mA,這就使它更適合電池供電應用。•鑒于電容式技術的穩(wěn)健性、精度和分辨率均比磁性編碼器高,因而后者所面臨的電磁干擾和電氣噪聲對它的影響并不大。此外,在靈活性和可編程性方面,電容式編碼器的數字特性也能帶來關鍵優(yōu)勢。因為光學或磁性編碼器的分辨率是由編碼器碼盤決定,所以需要其他分辨率時,每次都要使用新的編碼器,以致于設計和制造過程的時間和成本均會有所增加。•然而,電容式編碼器具有一系列可編程的分辨率,為設計人員免去了每次需要新的分辨率時就要更換編碼器的麻煩,這不僅減少了庫存,而且簡化了PID控制回路的微調和系統(tǒng)優(yōu)化。涉及BLDC電機換向時,電容式編碼器允許數字對準和索引脈沖設置,而這項任務對于光學編碼器而言可能既反復、又耗時。內置的診斷功能使設計人員可以進一步訪問系統(tǒng)數據,用以優(yōu)化系統(tǒng)或現場排除故障。

電容式、光學式和磁式技術的關鍵性能指標比較
在許多運動控制應用中,溫度、振動和環(huán)境污染物都是編碼器必須應對的重要挑戰(zhàn)因素。事實證明,電容式編碼器可以克服這些挑戰(zhàn)。與光學式或磁式技術相比,它可為設計人員提供可靠、精準且靈活的解決方案。此外,電容式編碼器還增加了可編程性和診斷功能,這種數字特性使其更適合現代物聯網(IoT)和工業(yè)物聯網(IIoT)應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