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TP(Network Time Protocol)是由美國德拉瓦大學的D.L. Mills教授於1985年提出,除了可以估算封包在網(wǎng)路上的往返延遲外,還可獨立地估算電腦時鐘偏差,達到在網(wǎng)路上實現(xiàn)高精準度電腦校時的目的。NTP伺服器以階層式架構形成時間同步體系。位於階層最頂層(第一階)的伺服器直接同步到國家標準時間,第二階伺服器則透過第一階伺服器間接同步到國家標準時間。每臺伺服器均以本身的時鐘來維持某精準度的時間,並自行於適當校時週期主動向上一階層伺服器發(fā)出校時請求。為了時間同步的穩(wěn)健性,最好有三條以上的同步路徑。每條路徑的時鐘過濾器會從最近幾次的時鐘偏差值中挑選出最佳者作為輸出。時鐘選擇器會估算各同步路徑的同步成本,封包往返時間延遲是主要參數(shù),延遲愈大者成本就愈高,成本較低的時鐘偏差值才會被選取。時鐘合成器則將各時鐘偏差值加權合成後送往鎖相迴路以調(diào)整NTP伺服器本身的時鐘。
1. 時鐘過濾器模組 時鐘偏差就是本地電腦時鐘所需調(diào)整的數(shù)量估計值?蛻舳诵r程式(SNTP; Simple Network Time Protocol)就是直接使用這個估計值來調(diào)整本地電腦時鐘;而伺服器程式(NTP; Network Time Protocol)則是由時鐘過濾器模組從最近8個時鐘偏差估計值中選出最佳者,以作為時鐘選擇器模組的輸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