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金相顯微鏡的成像原理,
顯微鏡的成象放大部分主要由兩組透鏡組成?拷^察物體的透鏡叫物鏡,而靠近眼睛的透鏡叫目鏡。通過物鏡和目鏡的兩次放大,就能將物體放大到較高的倍數(shù),見圖1,顯微鏡的放大光學原理圖。物體AB置于物鏡前,離其焦點略遠處,物體的反射光線穿過物鏡折射后,得到了一個放大的實象A1B1,若此象處于目鏡的焦距之內(nèi),通過目鏡觀察到的圖象是目鏡放大了的虛象A2B2。 2.透鏡象差:
透鏡象差就是透鏡在成象過程中,由于本身幾何光學條件的限制,圖象會產(chǎn)生變形及模糊不清的現(xiàn)象。透鏡象差有多種,其中對圖象影響最大的是球面象差、色象差和象域彎曲三種。
顯微鏡成象系統(tǒng)的主要部件為物鏡和目鏡,它們都是由多片透鏡按設(shè)計要求組合而成,而物鏡的質(zhì)量優(yōu)劣對顯微鏡的成象質(zhì)量有很大影響。雖然在顯微鏡的物鏡、目鏡及光路系統(tǒng)等設(shè)計制造過程中,已將象差減少到很小的范圍,但依然存在。
(1)球面象差:
1)產(chǎn)生原因:球面象差是由于透鏡的表面呈球曲形,來自一點的單色光線,通過透鏡折射以后,中心和邊緣的光線不能交于一點,靠近中心部分的光線折射角度小,在離透鏡較遠的位置聚焦,而靠近邊緣處的光線偏折角度大,在離透鏡較近的位置聚焦。所以形成了沿光軸分布的一系列的象,使圖象模糊不清。這種象差稱球面象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