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截止區(qū):其特征是發(fā)射結電壓小于開啟電壓且集電結反向偏置。對于共射電路,UBE<=UON且UCE>UBE 。此時IB=0,而iC<=ICEO。小功率硅管的ICEO+在1uA以下,鍺管的ICEO小于幾十微安。因此在近似計算時認為晶體管截止時的iC=0。
(2) 放大區(qū):其特征是發(fā)射結正向偏置(UBE大于發(fā)射結開啟電壓UON)且集電結反向偏置。對于共射電路, UBE>UON且UCE>=UBE (即UC>UB>UE)。此時的,iC幾乎僅決定于IB,而與UCE無關,表現(xiàn)出IB 對 iC的控制作用,IC=?IB。在理想情況下 ,當IB按等差變化時,輸出特性是一組橫軸的等距離平行線。(簡單的說對于NPN型管子,是C點電位>B點電位>E點電位,對PNP型管子,是E點電位>B點電位>C點電位,這是放大的條件.)
(3) 飽和區(qū): 其特征是發(fā)射結和集電結均處于正向偏置。對于共射電路,UBE>UON且 UCE<UBE。此時IC不僅與IB有關,而且明顯隨UCE增大而增大,IC<?IB。在實際電路中,如晶體管的UBE增大時,IB隨之增大,但IC增大不多或基本不變,則說明晶體管進入飽和區(qū)。對于小功率管,可以認為當UCE=UBE,及UCB=0時,晶體管處于臨界狀態(tài),及臨界飽和和臨界放大狀態(tài)。(要想使管子飽和導通,則應該(NPN型)Ub>Ue,Ub>Uc;(PNP型)Ue>Ub,Uc>Ub.)
在模擬電路中,絕大多數(shù)情況下應保證晶體管工作在放大狀態(tài)。
2. NPN型三極管的開關作用
電路用途 了解NPN型三極管加電方向及通、斷(開關)作用。
工作原理 三極管除了有對電流放大作用外,還有開關作用(即通、斷作用),當基極加上正偏壓時,NPN型三極管即導通處于飽和狀態(tài)及燈會亮,反之,三極管就不導通,燈不亮。
實驗方法 按接線圖表5接好電路,注意三極管e、b、c三個管腳及發(fā)光二極管的極性不要接錯。R1是基極的偏置電阻,當用紅線(W)接到2V電壓時可向基極加上偏置電流使三極管導通,(即c、e極間相當于短路),發(fā)光二極管D導通發(fā)光。當紅線(W)接到低電壓時,三極管不導通(即c、e間相當于斷路)發(fā)光二極管D不發(fā)光。
元件作用 電阻R1基極偏置用,電阻R2有限流作用,也是三極管集電極的負載電阻。發(fā)光二極管D指示作用,三極管T開關作用,電池E供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