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1日,在韓國仁川大法院召開的債權人表決大會上,中化收購仁川煉油廠項目方案,因無
擔保債權人花旗銀行海外
資產管理公司(簡稱花旗海外公司)的反對而未獲通過。
“上次是泰國,這次是韓國,都是臨到最后因價格問題導致收購失敗。難道中化向石油實業(yè)轉型就這么難嗎?”一位中化中層管理人員黯然說。
仁川收購案受挫
據了解,此次仁川大法院召開的債權人表決大會是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表決大會,只要在所有無擔保債權人中有2/3以上投票支持中化提出的仁川煉廠收購方案,中化就將成功擁有這座年煉油能力達1400萬噸、排名韓國第五的煉油廠。然而,由于花旗銀行海外公司的反對,中化的謀劃又告受挫。
去年11月16日,中化集團控股的中化國際(600500.SH)發(fā)布
公告,稱國務院已原則同意公司控股股東——中國中化集團公司斥資5.6億美元在韓國獨資收購仁川煉油公司。
當時中化國際副總經理潘躍新接受媒體采訪時稱,中化集團此次收購海外煉油廠的目的在于完善自身的產業(yè)鏈。
在此之前,中化集團想要在國內建造或并購相等規(guī)模的煉油廠幾乎不可能,因此只能借助海外投資來發(fā)展。由于韓國在上世紀70年代建造了大量規(guī)模龐大的煉油廠,而目前又無法進口到相應數量的石油,因此韓國國內煉油能力過剩,大部分煉油廠的開工率為50%~60%。與此相比,中國國內煉油廠的開工率已經達到了120%,而且中石油和中石化掌握了80%以上的煉油能力。在此情況下,以5.6億美元的價格購買到1400萬噸規(guī)模的煉油廠,從而可以從成品中賺取20%的附加值,對中化來說是一項看得到收益的投資。
如果收購成功,中化集團還計劃整合仁川煉化的化工品生產業(yè)務,以中化國際作為仁川煉化的芳烴產品分銷中心,并將其化工產品商權逐步轉移到中化國際內來。獲得這塊稀缺性的上游原料分銷權后,公司化工品營銷業(yè)務乃至下游精細化工品生產都將獲得巨大支持。
“一切都已和韓方商談妥當,只待簽訂協(xié)議了。誰想花旗銀行橫插一杠子,不但反對我們已提出的收購方案,還提出以7800億韓元(約7.7億美元)收購的方案,這較我們的收購價6851億韓元(5.6億美元)高出了2億美元?!鄙鲜鲋谢耸刻寡?。
按照韓國法律,仁川煉油廠項目將按程序進行新一輪招標,屆時如果沒有高出花旗銀行海外公司的出資價格,仁川煉油廠最終將被花旗銀行收購。
一位接近中化高層的知情者透露,針對目前狀況,中化已初步決定不再提高收購價格。“即便增加,增幅也不會很大。2001年仁川煉油廠破產后即被法院接管,其后的開工率大約就維持在30%左右的低位,那時花旗為什么不提出收購?現在覺得油價高了,又有中國巨大市場需求,就希望分一杯羹?!?
當記者向有關方面核實上述說法的準確性時,中化集團主管宣傳的張興華(音)先生和中化國際證券事務代表劉翔先生均表示“不予評論”。
石油帝國夢
對中化及其掌舵人——中化總裁
劉德樹來講,花旗的舉動使其將中化打造為“一個新興石油帝國”的美夢再次遇挫。
中化集團的前身是中國化工進出口總公司,負責國內
化肥、原油及其他化工產品的進出口業(yè)務,屬于貿易型窗口企業(yè),曾有過十分輝煌的過去?!?993年以前國內原油進出口業(yè)務盡歸中化所有,是當時的國內創(chuàng)匯大戶?!?/DIV>
然而,進出口公司是我國經濟發(fā)展特定時期的產物,隨著我國經濟的發(fā)展及入世后國內進出口政策的轉變,國內企業(yè)與國際市場的聯(lián)系將越來越緊密,通過進出口公司對外聯(lián)系的時代將一去不返。劉德樹認為,中化集團如果仍走進出口貿易的老路,未來將難以生存。
劉德樹渴望在自己的任期內將中化集團由貿易型企業(yè)(綜合商社)向技工貿相結合的實業(yè)公司方向成功轉型,最終將中化集團打造為“中國GE”。
他在開會時經常激勵屬下,“GE的成功得益于美國
汽車業(yè)的飛速發(fā)展,而中化集團的希望寄托在中國的石油產業(yè)上?!?/DIV>
一位中化集團高層認為,利用國際市場上的資源為國內經濟建設服務是大勢所趨,而這正是中化集團的長處所在,況且中化沒有中石油、中石化那么大的歷史包袱,在與之競爭上也具有很大的優(yōu)勢。
他說,“目前中化所欠缺的只是在石油產業(yè)內的實業(yè)基礎、人才儲備。但這并不重要,中化不缺融資渠道,又熟悉國際市場規(guī)則,油田、煉油廠都可以采取收購的方式予以解決?!?/DIV>
為此,1994年劉德樹就任中化集團總裁伊始,就開始對中化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
劉將中化旗下的所有與石油相關的業(yè)務都歸入到石油事業(yè)部(也稱石油中心)。該事業(yè)部下設原油中心、成品油中心、實業(yè)公司和
勘探開發(fā)公司四個分中心,分別負責石油產業(yè)鏈的上中下游各板塊的業(yè)務。通過此舉,不但使原來中化旗下眾多石油單位得以整合,更重要的是中化有了自己的石油團隊,可以隨時向石油產業(yè)進軍。
劉一直在等待合適的時機,將中化的業(yè)務拓展到石油產業(yè)的上中下游,從而使中化能夠擁有上游開采、中游煉化、下游銷售的整條石油產業(yè)鏈。
一位中化內部管理人員透露,最初中化高層有意在國內自建煉廠、收購油田,并且此事還在2002年中化濟南會議上討論過,但鑒于國內市場形勢,最后還是放棄了這種打算。
2002年,中化成功收購了挪威的阿特蘭蒂斯挪威控股有限公司(Atlantis)。Atlantis在突尼斯、阿曼及阿聯(lián)酋三國擁有多個勘探的權益和資產,集石油勘探、開發(fā)和生產于一體。
2003年10月,中化與泰國最大的石油天然氣集團PTT簽署了備忘錄。根據備忘錄,中化將與PTT在石油和天然氣開發(fā)、石化產品銷售、發(fā)電廠項目、石油管線項目和煉油行業(yè)開展全面的戰(zhàn)略合作?!拔覀冊蛩闶召徧﹪患覠捰蛷S,可泰方出價太高,幾經權衡,劉總還是放棄了這個計劃?!?/DIV>
接著中化又預謀收購仁川煉油廠,而且距離成功僅有一步之遙,可惜功敗垂成。
在謀求海外石油資產的同時,中化還在積極謀求獲得國內成品油經營許可資質。去年春節(jié)剛過,在中化和中海油的積極推動下,
商務部曾向國務院高層上報了關于授予這兩家公司成品油經營資質的報告,然而不知何故,至今中化也沒有獲得該資質。
一位國務院發(fā)展研究中心專家認為,中化積極在海外拓展石油產業(yè)鏈是一招攻守兼?zhèn)涞纳喜??!爸谢瓤梢岳媚壳皣鴥饶茉淳o缺的形勢,將所有油品業(yè)務納入自己的石油產業(yè)鏈中,實現自身利潤的最大化;而一旦能源供需矛盾緩解,中化又可將成品油甚至原油銷往國際市場,避開與兩大公司的競爭?!?/DIV>
怎么辦?
收購仁川煉油廠失敗,將使至今尚無任何煉油能力的中化(由中化相對控股的大連西太平洋石化公司雖具近1000萬噸的煉油能力,但其成品油全部出口,對中化的國內石油巨頭夢想暫時沒有幫助)難以擺脫貿易商的角色,年屆六旬的劉德樹下一步會怎么辦?
那位接近中化高層的知情者表示:“劉總的決心沒有變,中化未來的工作重心仍是積極向實業(yè)公司轉變,今后仍會積極收購海外石油資產,一些長期追蹤的項目今年就會有結果?!?/DIV>
然而,有石油業(yè)內專家對中化的實業(yè)轉型表示謹慎樂觀。他認為,中化目前持有的石油資產集中在營銷網絡、油碼頭及一些待勘探的油氣區(qū)塊上,其石油產業(yè)鏈尚未成型。由于國際油價高企,石油資產已是炙手可熱,其售價也是一路攀升。這對于中化來講將面臨巨大的考驗。
“我建議中化今后應多采取
租賃、代工的方式介入石油實業(yè)領域,尤其是煉油化工領域。這一方面可以避免價格波動帶來的經營風險,又可以盡早介入整個石油產業(yè)鏈,謀得先發(fā)優(yōu)勢。畢竟國內石油壟斷格局不能長久,國家遲早會有限度降低石油行業(yè)的進入門檻?!鄙鲜鰧<艺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