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bfqmb.cn 2003-05-10 17:34 《中華工控網》原創(chuàng)
【賽迪網特稿】機器人最早出現(xiàn)在我們的夢想中。1951年,著名的機器人卡通角色——阿童木誕生于手冢治蟲位于東京市的工作室里。在漫畫中,大師安排機器人出生在未來2003年的4月7日,由此阿童木有了自己的誕生日。
與此同時,一年一度的機器人博覽會ROBODEX 2003也在日本橫濱召開。隨著各種用途的機器人的誕生,全球IT行業(yè)再度掀起了機器人的熱潮。機器人的產業(yè)時代即將來臨。
人性機器:IT行業(yè)的亮點
從大工業(yè)時代至今,人們對于機器人的好奇就一直持續(xù)著。自從半導體行業(yè)在上一世紀五六十年代發(fā)展起來以后,不少研究者希望能從智能機械的研究中得到啟發(fā),創(chuàng)造所謂的"智能機械"。各種相應的實驗手段層出不窮,從最原始的到最荒誕的,應有盡有。
很快,機器人的秘密就從實驗室內蔓延到了小說界,出現(xiàn)在各大類書籍銷售的排行榜上。西方歷史上很多暢銷的科幻小說中,"時間機器"和安裝有智能芯片的智能人是必不可少的兩個話題。
美國科幻小說作家阿瑟莫夫的代表作之一的《世紀末之子》講述的就是智能人的故事。諸如此類的不少科幻小說后來被改編成了電影和電視劇,包括中國觀眾非常熟悉的《終結者》和《回到未來》。
不少學者和專家對機器人產業(yè)的發(fā)展前景津津樂道。因為如果按照科技創(chuàng)新的編年史,人體芯片正好出現(xiàn)在第四波科技研發(fā)浪潮上,前三波典型的科技應用分別是大工業(yè)時期的蒸汽機動力,電子時代的電力應用和以半導體、計算機為代表的信息網絡。
有人甚至預言,機器人將大量應用于人類的現(xiàn)代生活中。它們在智力、體力、感官、遙感、通訊、情感等多個方面影響、改變人類的思維習慣和行為方式,從而促進人類生活的高速發(fā)展。簡而言之,未來的高科技將是一個人類與智能機械和平共處的時代。
高科技以人為本也體現(xiàn)在了機器人博覽會上。大會的組織者煞費一番苦心,將博覽會安排在全日本阿童木生日慶典期間舉行。本屆機器人博覽會有38家企事業(yè)單位、研究機構的95種機器人參加展覽,觀眾超過了5萬人。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50年后的今天,機器人從最初的躍然紙上,變成了初步工業(yè)化,其引發(fā)的商機已經照耀了整個IT行業(yè)。以日本為例,最近10年以來身陷"平成衰退",IT行業(yè)的很多分支都失去了原有的競爭力,但是日本始終沒有放棄機器人研發(fā)和生產的領先優(yōu)勢。
日本模式機器人產業(yè)鏈的源頭來自重工業(yè)。日本的知名大型制造商,如索尼、愛普生、本田、三菱等,不少從事大工業(yè)制造的企業(yè)本身就有很好的機器人應用基礎,而且它們在企業(yè)業(yè)務重組、轉型時又都著重考慮了智能機械的戰(zhàn)略地位。
據日本機器人聯(lián)合會透露,僅上述廠商投入機器人產業(yè)的研發(fā)資金每年就高達211億日元,累積到2010年,日本IT行業(yè)投資機器人將超過3萬億日元,約合249億美元,為全球之最。
美不勝收:機器人應用滿堂喝彩
日本本田素來以生產汽車、摩托車、越野車和賽艇而聞名,但是本田非常重視各種機械工程技術的研發(fā)。1986年,本田在上一任社長吉野浩行的領導下,開始研制雙足行走機器人。1996年,本田的P2型機器人初步實現(xiàn)了設計意圖,1997年P3型又將P2型的功能更進一步。
今年本田迎來兩件大事:其一是高層管理換屆,主管本田技術研究所的福井威夫繼任公司董事長;其二,本田的Asimo機器人在今年早些時候在全北美展開巡展,足跡遍布華盛頓、芝加哥、紐約、邁阿密等美國主要城市,所到之處無不引起轟動。
過去的Asimo機器人可以以時速0~1.6km的速度行走,可以在凹凸不平的路面上行動自如,上下樓梯、轉彎都十分從容。更為因為Asimo圓腦袋、粗胳膊,造型可愛,憨態(tài)可掬,這款機器人尤其受到孩子們的青睞,本田的國際廣告便是以Asimo機器人為主角。
此次展出的Asimo步行速度達到過去的兩倍,機器人動作非常迅速,Asimo在本田的主展臺演示中亮相,從舞臺的右側迅速地走向左側,金屬關節(jié)著地的聲音鏗鏘有力,引起了在場觀眾不小的震動。
Asimo在美國紐約的展示中表演了Disco,當時贏得觀眾滿堂喝彩。機器人可以走路和跳舞,能夠正確應對召喚、命令、問好、提問等50多種不同的人類表達方式,可以根據指令做出30多種不同的動作。
Asimo內部構造也越來越先進。去年12月追加了面部和色彩識別以及姿態(tài)控制功能。此次日本演示中,Asimo操作員所使用的控制器也已實現(xiàn)與家用游戲機手柄相同大小的小型設計,可見細節(jié)方面日趨完善。
與本田的Asimo一樣,往屆ROBODEX上廣泛關注的索尼"SDR"系列也趕在博覽會開幕前升級到了"SDR-4X II"版本。演示會上,4臺索尼機器人伴著坂本龍一作曲的音樂又唱又跳,弄得現(xiàn)場氣氛好不活躍。
索尼在會場展臺上還展出了名為"Station"的SDR-4X II充電器,預示著這種機器人已經進入了準商業(yè)流程。索尼高級常務董事土井立忠表示SDR-4X已經達到投產水平。新款機器人在安全性方面做了大幅改進,在整個機身的18個部位安裝了傳感器,以免驅動機械部分夾傷使用者手指。此外,跌倒控制功能和聲音識別功能也得到了提高。
本屆機器人博覽會的主題是"為人類服務"。除了體現(xiàn)機械特性之外,展會的另一大特點就是強調了機器人與人的交流。三菱重工展出的"Wakamaru"強調視通信功能,機器人可以進行聲音識別、根據生活情景與人會話。還具有互聯(lián)網接入功能,能夠通過會話告訴人們網上的信息。
東芝展出的家用機器人樣機"Apri Alpha"會聊天,懂認人,采用燃料電池作為驅動力,是一種新型的機器人寵物;京理科大學機械工學專業(yè)研究室研制的機器人"SAYA",走"機器主持人"的路線,可參與會話,而且在說話時可以通過表情來表現(xiàn)"高興"、"吃驚"和"討厭"等復雜情感。
從會場門口的氣球到展會的內部陳設,到處可以看到阿童木的形象。借著濃濃的卡通娛樂味道,博覽會的發(fā)起人之一、自稱為"鐵桿阿童木迷"的土井立忠認為,機器人可以被人類接受并廣泛應用,高度人性化的機器將會給人類提供更美好的生活。
機器人應用:沖鋒陷陣在最危險的地方
不過也有研究者指出,各大公司用于展示的機器人"看上去很美",機器人真正工作的環(huán)境要比舞臺嚴峻得多。事實上,機器人總是應用在最危險的工作場合。
現(xiàn)代城市有很多摩天大樓,這些大樓外壁的清洗通常是非常危險的。新型大樓清洗機器人可能在未來把人們從這一危險性的工作中解放出來。大樓清洗機器人,主要借助其身上的數個吸盤,將自己牢牢固定在大樓外墻的立面上,并通過逐個移動吸盤向各個方向爬行。清洗機器人每小時可以清洗120平方米的大樓外墻表面,其性能可靠而且安全。
機器人同樣可以在防治傳染性疾病出力。雖然"醫(yī)院智能機器人"的功能目前還無法全面替代人工護理,但是機器的特性是耐疲勞、不畏傳染,它可以代替人傳遞X光片、傳染性的病毒樣本和藥品等。通過人機分工,將機械性、危險程度高的工作交由機器人完成,而人則可完全專注于只有人才能勝任的業(yè)務上,以此提高對患者的服務水平,同時也能大大控制醫(yī)院的經營成本。
機器人能"上天"——充當宇航員的助手,用于修理出故障的衛(wèi)星和空間站;機器人也能"入地"——潛入海底和地下進行高難度作業(yè)。我國近年來在深海機器人研究上進步顯著,機器人能進行6000米深水錄像、拍照和海底地勢與剖面測量、水文測量、海底沉物目標搜索和觀察,自動記錄各種數據包括圖像和機器人水下運動軌跡及其坐標位置。
專家認為,機器人對產業(yè)上游將影響半導體業(yè)和芯片業(yè),對下游將影響網絡業(yè)、IT服務。它的產業(yè)鏈較長,對產業(yè)經濟的刺激作用比較明顯。越來越多的半導體制造廠商正在為機器人產業(yè)服務。
例如,英特爾提出的"擴展摩爾定律",它試想將無線、傳感、光電子等技術集成到微型半導體芯片上,嵌入機器人中樞,從而使得機器人的應用更加廣泛,具備更多奇妙的特性。廠商們則利用新工藝,致力于把產品向小型化、微型化、多功能方向發(fā)展。機器人大量制造的門檻即將被超越。
直到目前為止,機器人還只是高科技公司的形象發(fā)言人,但它已讓人們對未來的高科技產生深刻印象。"雖然目前的機器人智能水平只是與孩童相同,雖然產業(yè)機器人的應用市場只有5000億日元,但是相信隨著電子技術的不斷創(chuàng)新,機器人會成為繼數碼產品之后,又一個影響全球IT產業(yè)的亮點。"橫濱一家媒體在報道機器人博覽會時稱。